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2001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1:33:10  浏览:85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2001年修正)

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


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


(1994年12月26日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10月17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水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制定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本条例所称的饮用水源,是指深圳市内集中供饮用的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资源。
  第三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对重要饮用水源地,应根据水源水质保护的要求,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本辖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的规划控制,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人口规模,使经济建设、城镇建设与饮用水源保护协调发展。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水污染防治和水源保护实用技术,鼓励清洁生产。
  对保护饮用水源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饮用水源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源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有关饮用水源保护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二)会同水务、规划与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拟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方案和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
  (三)协调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四)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及建设项目污染的监管工作;
  (五)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工作;
  (六)查处污染饮用水源的事故;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委托其下设的水源保护机构负责饮用水源保护的具体监管工作。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下列职责做好饮用水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规划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饮用水源地的规划和管理,纠正、查处违法用地的行为,优先安排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用地和易地发展用地,并会同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对防治水土流失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二)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饮用水源水域内的监管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充分注意饮用水源的水质要求;
  (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排污管网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管理;
  (四)农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禽畜粪便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五)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对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负责对城镇排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
  (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源卫生质量的监督管理;
  (七)公安部门负责对剧毒、危险化学物品存放、运输的管理;
  (八)发展计划、劳动、公安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人口的管理,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人口的机械增长;
  (九)发展计划、经济发展、财政、工商行政管理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饮用水源保护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项目规划布局,安排饮用水源保护资金和落实各项政策;
  (十)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以及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察。
  第九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饮用水源所在地的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民(居民)委员会应教育和督促居民遵守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做好所在区域内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支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污染、破坏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饮用水源所在地的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组织生态林建设。

第三章 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

  第十一条 饮用水源保护的总体目标是:确保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饮用水清洁、卫生、安全。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界碑。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变、破坏界碑。
  第十三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印染、造纸、制革、电镀、化工、冶炼、炼油、酿造、化肥、染料、农药等生产项目或者排放含国家规定的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和设施,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禁止向饮用水源水体新设污水排放口;
  (三)禁止向水库排放、倾倒污水;
  (四)禁止设立剧毒物品的仓库或堆栈;
  (五)禁止设立污染饮用水源的工业废物和其他废物回收、加工场;
  (六)禁止堆放、填埋、倾倒危险废物;
  (七)禁止向饮用水源水体倾倒垃圾、粪便、残渣余土及其他废物;
  (八)运输剧毒物品的,必须报公安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防溢、防漏、防扩散措施;
  (九)禁止饲养猪、牛、羊等家畜;
  (十)禁止毁林开荒、毁林种果。
  第十四条 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必须遵守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存放、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存放剧毒物品。确需使用剧毒物品的,必须报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防止污染的措施。使用农药、化肥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二)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采石场、砖厂;
  (三)禁止填埋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及其他废物,处理或临时堆放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污染措施;
  (四)存放、运输和使用酸液、碱液、毒性液体、有机溶剂、油类、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物质,必须采取防溢、防渗、防漏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五)新建、改建、扩建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的其他项目和设施,必须报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必须遵守本条例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办公楼、厂房等建筑物以及其他与水工程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设施;
  (二)禁止运输剧毒物品的车辆通过;
  (三)禁止从事畜物业活动,从事种植业活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饮用水源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
  (四)禁止在饮用水源水域内从事网箱养鱼和其他污染水源的养殖活动;
  (五)禁止倾倒、堆放、填埋垃圾、粪便、残渣余土及其他废物;
  (六)禁止在饮用水源水域内洗涤、游泳、行驶机动船、水上飞机和其他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十六条 本条例非禁止的、对饮用水源有影响的项目和设施,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项目和设施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必须是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配套建设的;
  (二)不得在一级保护区内建设;
  (三)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并由国家有关部门做出环境影响评估;
  (四)其排放物经国家有关监测部门监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确保不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危害。
  第十八条 本条例颁布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已设立的属本条例禁止的项目和设施,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责令限期停业、关闭、拆除;
  (二)对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责令限期治理;其经营期限届满的,应停业、关闭或转产;
  (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排放口,责令限期拆除。
  前款规定的限期停业、关闭和限期治理、限期拆除由环境保护部门决定,但对全市人民生活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应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在未划定为水源保护区的饮用水源地进行生产经营、开发建设和其他活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当地居民易地发展,引导二级保护区内当地居民发展无污染生产经营项目。
  第二十一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地的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按饮用水源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组织对生活污水、垃圾进行处理。
  对未按规定建成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或达不到饮用水源保护要求的地方和单位,由市、区人民政府下达限期建成或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任务。在限期内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新的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用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集中处理。
  第二十三条 在已建成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地方,任何单位和个人排放的生活污水、垃圾,必须按规定进行集中处理,禁止擅自排放。
  在水源保护区内未建成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餐厅、酒楼、写字楼、商住楼、住宅区、企业职工宿舍等应当有配套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第二十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建筑物、构筑物出租给他人从事本条例禁止的生产经营项目和活动。
  第二十五条 从事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土地开发建设和进行取土、推土、填土及其他土方作业的项目,应事前设置挡土墙、护坡等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完工后应恢复植被,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对水源保护区内饲养猪、牛、羊的清理和对有关养殖设施的拆除工作。有关区、镇人民政府、村民(居民)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清理和拆除工作,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 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以及其他不正当方式排放污水。进行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源。
  第二十八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水源地发生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水体污染的,有关责任单位或个人必须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在2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门,接受调查处理。环境保护部门获知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的加重和减轻其危害。
  第二十九条 在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危及供水安全时,环境保护部门有权责令造成水源污染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采取停止生产、停止排放污染物等紧急措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责令纠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破坏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碑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三)项的规定,向水库排放、倾倒污水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五)项、第(七)项的规定,设立污染饮用水源的工业废物和其他废物回收、加工场的,或向饮用水源水体倾倒垃圾、粪便、残渣余土及其他废物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项的规定,毁林开荒,毁林种果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存放、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存放剧毒物品或未经批准使用剧毒物品以及使用农药、化肥污染饮用水源的,填埋工业、生活垃圾及其他废物以及处理、临时堆放未采取有效措施或存放、运输、使用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物品,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在未划定为水源保护区的饮用水源地进行生产经营、开发建设和其他活动,未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的;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生活污水、垃圾未经处理擅自排放的;
  (八)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将土地、建筑物、构筑物出租给他人从事本条例禁止的污染饮用水源的生产经营项目和活动的。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项、第(六)项的规定,向饮用水源新设排污口,或堆放、填埋、倾倒危险废物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八)项、第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擅自运输剧毒物品或运输中未采取有效防止污染措施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从事畜牧业活动或擅自在水域内从事网箱养鱼和其他污染水源的养殖活动,或者在饲养、种植中不遵守法律、法规有关防治水源污染的规定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五)项的规定,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倾倒、堆放和填埋垃圾、粪便、残渣余土及其他废物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六)项的规定,在饮用水源水域内行驶机动船、水上飞机和进行其他污染水源活动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造成地下水源污染的;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发生饮用水源污染事故未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或未按规定采取应急措施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六)项的规定在饮用水源水域内游泳、洗涤的,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并处每人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从重处罚。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第(四)项、第(九)项、第十四条第(二)项、第(五)项、第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除按有关法律、法规从重处罚外,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业或者由规划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拆除。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九)项的规定,在水源保护区内饲养猪、牛、羊等家畜的,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清理和拆除外,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没收违法用品、产品和违法所得,并按养殖数量对违法行为人处以每头二百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使用产生污染的设施,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经营期限届满未停业、关闭或转产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纠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饮用水源污染事故的单位或个人,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补救措施,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或按事故造成污染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处以罚款;对造成饮用水源资源损害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国家的损失。
  对造成饮用水源污染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有污染饮用水源行为,依法应当被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提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处罚。
  对有前款规定行为或者依照本条例应当被责令停业、关闭、拆除的,环境保护部门根据需要可以通知供水、供电单位停止对其供水供电,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供电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区环境保护部门或区级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市环境保护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市环境保护部门或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市人民政府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九条 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发生的纠纷,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条 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其他自然环境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布的《深圳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同时废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重新划定前,仍执行一九九二年二月一日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刊摘转稿件管理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刊摘转稿件管理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
报刊管理部门,解放军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报刊摘转稿件中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有的报刊不讲政治和社会效益,追求卖点,摘编一些格调低俗、色情暴力内容,或宣扬封建愚昧,甚至政治上出现严重问题;有的报刊随意摘编稿件,不核对事实,以讹传讹,实际上对虚假报道起了扩散传播作用。这些都给社会带
来消极影响。为了加强对报刊摘转稿件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报刊出版秩序,现做如下通知:
一、报刊摘转稿件必须牢牢把握政治舆论导向,严格遵守新闻出版管理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对所摘转的内容要把好政治关。不得摘转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稿件。刊载涉及国家重大政策、民族宗教、外交、保密等内容,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必要时要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
二、报刊摘转稿件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得摘转格调低俗、色情淫秽、凶杀暴力、封建愚昧等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三、严格遵守办报办刊宗旨,文摘类报刊不得擅自增期扩版或变相出版“一号多报(刊)”,不得搞社外编辑部或个人承包,不得转让出版权。
四、报刊摘转新闻报道或纪实作品等稿件应坚持真实性原则,对其摘转内容的真实性负有审核责任。摘转正式出版物的稿件也应核实真伪。稿件失实一经发现,应及时公开更正,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
五、不得摘转内部资料或非法出版物上的稿件。各报刊社凡摘转稿件,发稿前一律要与原发稿单位取得联系,认真核实,以杜绝非法出版物的传播。
六、任何报刊不得任意摘转国际互连网上未经核实的新闻和信息。
七、报刊社要严格实行编辑责任制度、总编(主编)终审制度。报刊社总编(主编)对所摘转的稿件负有政治责任,对其报刊摘转的重大失实或虚假稿件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并应得到相应的处分。
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根据本通知要求对其所在地的有关报刊要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上述有关规定和新闻出版管理法规的报刊要依照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除对有关报刊按规定处理外,应建议主管部门对报刊社有关领导及责任者追究责任。各有关报
刊出版单位,要按照上述要求和新闻出版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执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0年2月25日

东莞市人民政府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第二批)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第100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第二批)》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




市 长 李毓全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东莞市人民政府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第二批)


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市级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31项)
实施机关 序号 项目名称 备注
东莞市经济贸易局 1 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核
东莞市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 2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甲种,包括剧毒化学品和成品油的销售)审核 市府令第86号公布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甲种,包括剧毒物品和成品油的销售)核发”改为“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甲种,包括剧毒化学品和成品油的销售)审核”
3 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核发
4 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化学品)储存安全备案
5 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包括设立安全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东莞市公安局 6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 由消防机构实施
7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核准 由消防机构实施
8 消防安全检查 由消防机构实施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 9 地区性地图编制出版初审 市府令第86号公布的“测绘成果验收、公开使用和地图出版审核”改为“地区性地图编制出版初审”
东莞市建设局 10 建筑业企业施工总承包序列三级资质核准
11 建筑业企业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核准
12 建筑业企业劳务分包序列资质核准
13 市属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
东莞市房产管理局 14 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审核 二级、三级资质初审
15 物业管理企业资质核准 暂定三级、三级为核准,二级为初审
东莞市水利局 16 防洪规划同意书(审批) 市府令第86号公布的“防洪规划同意书审核”改为“防洪规划同意书(审批)”
东莞市农业局 17 农业植物检疫证书核发
东莞市卫生局 18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 1、省管辖权限内的医疗机构设置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出具初审意见;
2、市管理辖权限内的医疗机构设置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19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发 1、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市管辖权限内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发;
2、省卫生厅负责省管辖权限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发,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负责出具初审意见
20 单采血浆站许可证审核 单采血浆站许可证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出具初审意见
21 医师执业证书核准(不含中医类别的注册发证) 执业医师资格证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出具初审意见。执业医师注册证(《医师执业证书》)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2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审查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2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批 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审批
2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核准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25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 2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市府令第86号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审批”改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27 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化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新审批(含环境影响报告书超过5年的审核)
2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 市府令第86号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审批”改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
东莞市体育局 29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审批
东莞市城市管理局 30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核准
东莞市旅游局 31 国内旅行社设立审批(许可) 省旅游局授权地市旅游局审批

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市级实施的非行政许可事项,按一般业务管理(75项)
实施机关 序号 项目名称 备注
东莞市物价局 35 公墓服务收费 由市物价部门根据公墓经营性质,分别实行政府定价和实行政府指导价,并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36 除“四害”服务费、新建房屋白蚁防治费 除“四害”服务费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并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新建房屋白蚁防治费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需要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37 危险(固体)废物处理费、清洁卫生费、生活垃圾处理费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并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38 住宅小区内供气价格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并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39 市政管网供气价格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40 民用瓶装液化石油气销售价格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指导价,并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41 自来水、地下水价格(大城区范围内)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42 自来水、地下水价格(镇一级)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并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43 污水处理费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44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45 保证金(抵押金、风险金) 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并通过审批方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监督工作由市物价部门负责
46 国有土地的标定地价、出让底价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47 公有住房、廉租房租金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48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 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49 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装(移)机工料费等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50 公办教育收费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东莞市物价局 51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物价、卫生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
52 计算机信息服务收费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53 保安服务费 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物价部门通过审批方式进行管理
54 金融结算和交易服务收费 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监督工作由市物价部门负责
55 工程勘察设计服务收费 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监督工作由市物价部门负责
56 房地产测绘收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服务收费 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监督工作由市物价部门负责
57 收费公路(含桥、隧)车辆通行费,公路渡口过渡费 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并通过审批方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监督工作由市物价部门负责
58 列名管理的中介服务价格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并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59 重要市场交易服务收费 实行政府定价,由市物价部门通过审批方式进行管理
60 海关监管仓货物保管收费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并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61 生猪定点屠宰加工费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62 铁路客运部分延伸服务收费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63 邮政延伸服务收费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64 公路运输客运站场服务收费 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监督工作由市物价部门负责
东莞市物价局 65 代办电信服务收费 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监督工作由市物价部门负责
66 国家行政机关收费 实行政府定价,由省物价部门审核,报省政府审批。具体管理监督工作由市物价部门负责
67 涉案财产价格鉴定复核裁定 由市价格认证中心核准,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68 公路客运运价 由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价格由市物价部门实行备案
69 有线数字电视个性化服务收费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备案,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70 特需医疗服务收费、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备案,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71 殡葬特需服务收费 由市物价部门实行备案,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72 涉案财产价格鉴定 由市价格认证中心认定,不需要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东莞市海洋
与渔业局 73 海域使用金减免审核 会同市财政部门实施
东莞市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 74 市属企业税后利润分配计划审批
75 市属企业重要财务事项审批


三、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取消行政审批的事项(10项)
实施机关 序号 项目名称 备注
东莞市无线电
管理办公室 1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销售核准
东莞市经济贸易局 2 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资格审核
东莞市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 3 剧毒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审核
4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 5 用于测绘的航空摄影初审
6 测绘任务登记核准
东莞市交通局 7 总投资限额5000万元以下县乡公路县通镇、镇通镇及中桥以下桥梁项目建议书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审批、交工验收、竣工验收(跨县的除外) (1)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06号中项目建议书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为行政许可事项,而初步设计审批、竣工验收为按一般业务管理事项;(2)总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的项目也需出具市初审意见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 8 射线装置工作许可
9 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登记证初审
东莞市城市管理局 10 燃气使用许可证核发


四、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不作为行政审批,实行自律管理的事项(2项)

实施机关
序号
项目名称
备注

东莞市旅游局
1
三星级酒店星级评定(认定)
与相关协会落实管理方案

2
三星级以下酒店星级评(认定)
与相关协会落实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