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人民政府聘任科技顾问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9:23:57  浏览:94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人民政府聘任科技顾问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人民政府聘任科技顾问暂行办法》的通知

宜府办发〔2009〕5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宜春市人民政府聘任科技顾问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二十八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九月六日

宜春市人民政府聘任科技顾问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科技专家在市政府重大科技工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加强对市政府科技顾问(以下简称“科技顾问”)的聘任和管理工作,推动我市科技兴市战略和六大产业建设,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科技顾问的聘期为三年,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聘请对象从事的领域主要为:新能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电子、生物医药、资源环保、农林水利、技术经济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市科技局负责。
第三条 科技顾问主要从下列人员中择优选聘:
(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二)与我市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
(三)具有科学发明创造、专利和相应科技及产业化成果的企业专家;
(四)有学术方面专长的专业人士、党政领导。
第四条 担任科技顾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遵守职业道德,公正、公平、客观和科学地进行咨询认证;
(三)熟悉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在科技领域具有较高资质和学术(技术)水平、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
(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声誉。
第五条 科技顾问的主要职责:
(一)对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包括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二)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重大产业和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以及高新技术引进等提供咨询,进行论证评估,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深化我市对外科技合作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和指导意见;
(四)组织、推动所在单位专家、教授与我市加强科技合作,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积极参与市政府邀请参加的各项活动。
第六条 科技顾问享有的待遇:
(一)应邀参加我市庆典或重大活动时,享受贵宾礼遇;
(二)为我市提供重要信息和有力帮助,争取国家、省建设项目而获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进行特别奖励;
(三)为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后,可授予宜春市“荣誉市民”称号;
(四)应邀来我市进行工作考察的,由我市提供工作、食宿、交通等便利条件,市科技局派人提供服务;
(五)每年由市政府领导对科技顾问进行慰问,或委托科技顾问的推荐单位进行慰问。
第七条 科技顾问由市科技局(其他部门和个人推荐科技顾问时应向市科技局提出)根据我市科技发展需要和科技合作的实际成果,提出推荐人选,报市政府常务会讨论确定,并由市政府颁发聘书。
第八条 科技顾问每年集中开展1—2次科技咨询活动,形式和内容另行确定。市科技局应不定期向科技顾问通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工作情况,并认真听取科技顾问对我市科技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九条 由市科技局指派一名工作人员为科技顾问联系人,负责与科技顾问的日常联络、协调工作,并且要建立科技顾问工作档案,记载科技顾问参与咨询认证的具体情况。
第十条 市政府每年为科技顾问提供政府津贴和一定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十一条 受聘科技顾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解除聘任或自动解聘:
(一)无正当理由不履行顾问职责的以及因客观原因不能继续从事咨询认证事务的;
(二)不遵守保密责任,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不应公开的信息的;
(三)以科技顾问名义从事与履行科技顾问职责无关活动的;
(四)本人提出申请要求解除聘任的;
(五)届满时未续聘的。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文之日起实施。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路节约能源管理暂行细则

铁道部


铁路节约能源管理暂行细则

1986年6月27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贯彻国务院颁发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结合铁路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2条 铁路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应执行本细则的规定。
第3条 本细则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焦炭、原油、天然气、电力、柴油、汽油、煤油、煤气、蒸汽、燃料油等。
根据铁路实际情况,节能工作应包括节约用水。
第4条 节约能源,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利用新能源或用其他物质代替常规能源的,也视为节约能源。

第二章 节能管理体系
第5条 铁道部建立节能工作办公会议制度。办公会议由部主管节能工作的领导主持,有关局、室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同志为成员。节能办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审查铁路有关节能的重大方针、政策、规定、规划、计划和改革措施;听取节能工作汇报;部署和协调节能工作任务。日常工作由节约能源办公室负责。
第6条 部内企业主管局,应有一位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有节能专职或兼职人员,主要负责本系统本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规划、计划和改革措施;组织指导节能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检查监督本系统本部门的企业及单位改进节能管理;统筹、协调完成节能工作任务。
第7条 铁路各企业、事业单位,都应有一位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实行责任制。
铁路局、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工程指挥部,通信信号公司,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应建立节能工作办公会议制度,有节能管理机构,负责日常节能工作。部属工业企业,应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部属其他企事业单位应指定人员管理节能工作。铁路局、工程局、设计院、工程指挥部,通信信号公司所属企业的节能机构和人员配备,由局、院、指挥部公司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本着确保完成节能工作的原则,自行确定。
所有企业都应建立健全从厂(段)到车间、班组,能发挥实效的三级节能管理网。
第8条 企业节能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本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铁道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办法;管理和监督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制定和组织实施本企业的节能年度计划及长远规划;组织编制节能技术措施,核定能源消耗定额,完善节能科学管理,降低能耗;定期进行能耗分析和按期上报节能统计报表;实施节奖超罚,分配节能奖金;组织节能培训,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完成节能工作各项任务。
第9条 各级节能管理机构,都应配备有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责任心强的节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节能工作人员要相对稳定。
节能技术人员的职称,按国务院颁发的《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执行。
第10条 各铁路局、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工程指挥部、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通信信号公司的节能管理机构,同时是所属企业执行本细则的监督机关,除履行本细则第八条规定的监督职责外,还可委托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或其他有关单位,对所属企业或单位的生产生活用能进行监测和检查。

第三章 节能管理基础工作
第11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票据、凭证)和统计台帐(耗能设备、能源消耗量、能耗定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有关统计工作的其他规定,定期向统计部门、节能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报送能源消耗、综合能耗定额和能源节约量统计报表。各项报表要准确及时,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应实行标准化。
第12条 节能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所属企业查定主要产品、设备的能源消耗定额,定期修订,使定额保持先进合理。对企业实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考核。企业对车间、班组、机台,实行单项定额考核,建立能源使用责任制。逐步开展企业能量审计工作。
第13条 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按照《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和国家计量局、铁道部《关于颁发〈铁道部计量工作定级、升级实施细则〉的通知》,配齐、管好、用好能源计量器具,建立健全计量器具的管理和维修制度,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综合配备率不低于90%,一级计量检测率不低于95%,二级和三级计量检测率不低于90%。
节能管理部门应配合计量部门开展计量定级、升级活动。
第14条 企业应按《企业能量平衡通则》,开展能量平衡测试工作。年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三千吨以上的工厂和所有机务段、车辆段,应全面进行能量平衡测试。年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一千吨以上的其他企业,应进行主要耗能设备的热平衡、电平衡和水平衡测试。
各局、公司应制定企业能量平衡工作进度计划和措施,组织所属企业开展能量平衡测试工作。对验收合格的企业,颁发合格证。
第15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种能源收、发、管、用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节能经济活动分析,发现问题,制定措施,不断挖掘节能潜力。应把节能纳入方针目标管理,并作为考核企业管理的主要指标。
第16条 企业应对所有能源实行全面管理。对计划、供应、使用等各环节的节能,实行全过程管理。从厂(段)到车间、班组实行全员管理。

第四章 能源供应管理
第17条 节能管理部门应配合能源供应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做好能源的供应和节约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能源科学管理水平。
凡具有健全的能源管理制度、先进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完善的能源消耗计量手段、准确的能源考核统计资料的企业,均可实行定量或定额包干节奖超罚办法。
第18条 按照铁道部《铁路用煤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煤炭管理,防止风化损失,降低损失率。对生产生活用煤,一律实行凭证定量供应,按定额考核,按实核销。要查定合理的煤炭贮备量,核定流动资金,不准搞一次列销。
第19条 按照《全国供用电规则》的要求,应严格执行计划用电、计划供电和节约用电的规定,对不按计划用电、供电的企业和单位,要采取经济制裁措施。
第20条 严格控制烧油。新增加烧油设备,应按国家计委《关于烧油项目审批问题的通知》,向部企业主管局、物资管理局和节能办公室,办理审批手续,不经批准,不得投产使用。确定以烧煤代烧油的企业和设备,必须限期进行改造。
凡用于锅炉和工业窑炉烧用的平价燃料油,除严格按计划供油,依税法规定交纳烧油特别税。
第21条 加强燃油管理。内燃机车用油,按铁道部《内燃机车用油管理办法》执行,对各种运输车辆、施工机具和主要耗油机台设备,应按单车、单机、单台考核用油,查定耗油量,实行凭证定量供应。
按照国家物资局《关于废润滑油回收再生的暂行规定》,切实加强废油回收、加工、利用工作。
第22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通知》要求,实行计划用水。节能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查定各种用水定额,制定节水措施,组织企业和单位开展节水活动。搞好循环用水,发展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复用率,降低水耗。

第五章 运输用能管理
第23条 在保证铁路运输的前提下,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组织铁路运输坚持按运行图行车,最大限度地组织直达货物列车。减少编组作业,在规定范围内,大力组织超重列车,减少欠轴,提高机车牵引总重。
第24条 坚持按机车运行图使用机车,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单机走行、机外停车、有火停留,消灭对放单机,经济合理的使用调车机车,降低辅助用能。
第25条 严格按机车检修规则检修机车,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管理和集中修的检修方法,确保机车检修质量,不断提高机车热力状态,柴油机燃烧状态和恒功性能,为机车节能创造条件。
第26条 要有计划地对机车乘务人员组织进行技术教育和基本功演练,制定经济操纵示意图,提高乘务员操纵焚火水平,加强机车日常维修保养,开展节能竞赛,不断创造机车万吨公里用能低消耗的新水平。
第27条 按照铁道部关于机车软水、化验的规定,加强水质研究分析,采用先进的软水药剂和方法,搞好化验配剂软水工作,提高机车蒸发效率。
第28条 对使用中的机车应进行综合技术改造,提高机车总效率。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挖掘机车节能潜力。

第六章 工业用能管理
第29条 工业企业在保证铁路运输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应重视结构节能,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第30条 工业企业应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均衡、稳定、集中、协调的组织产品生产,实行优化运行,降低产品能耗。
第31条 对热工系统要合理采用热源和加热方式,改善传热过程,减少重复加热。
第32条 发展柴油机台架试验的电能回收,凡使用水电阻进行机车柴油机台试验的单位和新设计的柴油机台架试验台,都应有计划地配备电能回收装置。
第33条 凡生产用汽达到一定规模,有常年稳定热负荷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实行热电联产。
第34条 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企业主管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热处理、电镀、铸造、锻造等热加工系统的专业化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不经企业主管部门、节能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恢复和发展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电解等耗能高的生产。
第35条 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工序环节检查验收,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能源消耗。
第36条 企业应注重节能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特别是机车制造厂,应把降低机车的运行能耗指标,作为科研、设计和生产的重点,不断组织攻关,提高机车的能源有效利用率。

第七章 基建工程用能管理
第37条 新建铁路和既有线路改建,工厂新建和改建工程设计,应按《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执行。对设计中的有关节能项目,应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第38条 新建和改建重大工程项目的有关节能内容,在审批设计文件时,应征求同级节能管理部门意见。
第39条 施工部门应按工程设计组织施工,在施工中积极采取先进的施工方法,确保质量,缩短工期,加强工程耗能计量管理,按定额考核用能,杜绝能源浪费。
第40条 严格按照施工机械检修保养的规定,加强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施工机械实行集中管理,提高运用效率,降低能耗。
第41条 加强新线运输(临管)管理,按照运营部门管理机车用能的办法,对担当新线运输的运用机车,实行能耗考核制度,降低机车用能。

第八章 生活用能管理
第42条 生活用能应实行计划用能、合理用能、节约用能,生活用能要与生产用能分开计量,单独进行核算。
第43条 积极推广节能炉灶。房建部门应推广供烧合同或供烧统一管理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第44条 发展集中供热,凡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采暖,应采用集中供热。对现有分散供热系统,应积极采取措施,统一规划,实现集中供热,减少小锅炉群。
第45条 发展热水采暖。凡新的建筑采暖设施,应采用热水采暖。对现有的蒸汽采暖,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逐步改为热水采暖。
第46条 生活用水、电、煤气和天然气,一律装表计量,按表计量收费,取消包费制,严禁无偿转供。

第九章 通用设备用能管理
第47条 企业动力、采暖锅炉和各类燃烧设备的运行与管理,应按国家标准局《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8条 严禁擅自扩大锅炉容量,企业新增锅炉或更新改造锅炉,需要扩大蒸发量的,必须事先申报,办理锅炉增容手续,经上级节能管理部门、燃料供应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第49条 企业应根据余热资源状况,积极采取回收余热措施,如蒸汽机车废汽废水、锅炉、炉窑余热等,凡能回收的都要回收,充分加以利用,减少能量损失。
第50条 企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工业窑炉的等级考核标准,对所属企业的主要窑炉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晋等升级。企业应建立健全窑炉检修、保养、操作制度,实行负责制,延长窑炉使用寿命。积极采用节能烧咀,新型隔热保温材料,降低能耗。
第51条 企业供用电的技术要求,应按照国家标准局《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52条 企业对国家已公布的淘汰型锅炉、窑炉和机电产品,应作出规划,对现有设备分期分批进行更新改造,最长期限从本《细则》公布之日起算,不超过五年,逾期继续使用的,要予以处罚。凡更新下来的淘汰型设备,要进行报废处理,严禁转移他用。
第53条 加强对车辆耗油管理,企业生产用汽车,应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高运用效率。机关、企业、单位小汽车,应实行定编,合理使用,杜绝浪费。
第54条 加强动力系统供、用能管理,企业应对热力管道采取保温措施,经常保持各种阀门和系统、设备、器具灵活好用,做到热力管道无裸露,汽、水、风管道无泄漏。根据生产需要,经济合理地调度供能。

第十章 推动技术进步
第55条 新建、改建与扩建的企业,应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和设备,其能耗不能高于国内的先进水平。
第56条 重大节能技术科研项目,应纳入科技计划。节能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节能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大力普及推广已经成熟的节能项目。
第57条 企业应加强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制试验工作,不断开辟节能新途径。
第58条 加强节能信息工作,开展节能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铁路局、工程局、设计院、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通信信号公司可根据需要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或能源监测中心,开展节能技术咨询服务和信息交流活动。各级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受同级节能管理部门委托,对企业行使能源利用监测检查权。
第59条 企业应加强节能科学管理,推动技术进步,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应积极在节能管理上应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节能管理现代化。

第十一章 节能措施资金
第60条 运输、工业、基建系统企业节能改造和节能措施资金,除一部分铁道部在相应的铁路基建大中型和更新改造项目安排外,其余均在各铁路局、工程局、设计院、工厂及所属企业的更新改造项目和企业生产发展金中支出,其数额应能确保按国家、铁道部规定更新改造淘汰的机电产品,推广节能新技术,推进节能技术进行的需要。
第61条 基建总局、物资管理局、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通信信号公司、工程指挥部所提取的折旧基金和留用的生产基金,应优先安排重点节能措施项目。
第62条 各级主管节能的领导,应重视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节能管理部门应合理使用节能投资,充分发挥节能投资的经济效益,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的步伐。

第十二章 监督与奖惩
第63条 建立能源监察制度。铁道部选聘一定数量懂技术、熟业务、原则性强的现职节能工作人员,担任能源监察,行使规定的监察职权。各局、院、指挥部和公司,根据需要也可选聘监察人员,开展能源监察工作。
第64条 对于违反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情节轻的,由各级节能管理部门通报批评;情节重的,应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对违反第二十条规定,逾期继续烧油的企业由节能管理部门和燃油供应部门作出停止供油决定,并停止供油。
(二)对违反第三十四条规定,擅自恢复和发展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电解生产的企业,由上级节能管理部门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并限期停产。
(三)对违反第四十八条规定,擅自扩大锅炉容量的企业,由上级节能管理部门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燃料供应部门不供应燃料。
(四)对违反第五十二条规定,逾期继续使用或将报废锅炉、窑炉或机电产品设备转移他用的企业,由上级节能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对继续使用的企业罚款五千元至一万元,并责令限期更新改造或报废。对将报废设备有价转移他用的企业,除没收其全部收入并罚款五千元至一万元。
(五)对违反上述有关细则规定,造成能源严重浪费的企业,除按上述规定处理外,还应追究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的行政责任。罚款,在企业利润留成中列支,不得摊入成本。
第65条 运输、工业、工程施工企业,凡符合本细则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八条规定要求,并经上级节能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批准,可按铁道部公布的《铁路节约原材料、能源奖励暂行办法》提取节约能源奖金。奖金计入成本,不征奖金税。
实行生产生活(不包括机车)消耗能源包干的企业,其承包的能源计划必须与财务支出计划对口,计算节超以财务决算为依据。完成包干计划按《铁路节约原材料、能源奖励暂行办法》提取节能奖金。
能源超耗,按其超耗部分,实行加价收费。煤炭、焦炭、燃油加价50%,电和水超耗1—10%加价一倍,超耗11—20%加价二倍,最多加价五倍。加价收费在各级利润留成中列支,不得摊入成本。加价收费和罚款由节能管理部门统一掌握,主要用节能措施。
第66条 对节约能源合理化建议或技术进步作出贡献者,按照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奖励。对浪费能源现象提出批评的批评者,国家保障批评人的合法权利,严禁打击报复。
第67条 企业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在审查批准企业年度决算时,要严格审查企业在成本中列支的节能奖是否符合规定。对弄虚作假的,要追回全部提取的节能奖并罚以与奖金相同数量的款额,情节严重的要给以纪律处分。
第68条 铁道部除组织参加国家节能先进企业评选外,定期组织全路节能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铁路局、工程局、设计院、公司和部属工厂,每年应开展节能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三章 宣传教育
第69条 节约能源是全社会的工作,各单位、各部门都应积极宣传节能的方针、政策和节能科学知识,充分运用广播、报纸、刊物、讲座等各种宣传形式,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树立紧迫感。
第70条 各级教育部门应进行多层次节能人才的开发。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和中专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从事节能管理工作的人才。
中、小学应注意对青少年灌输能源知识,培养节能意识。
第71条 对各级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节能管理工作人员和耗能操作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铁道部和铁路局、工程局、公司、部属工厂每年应举办节能培训班,并积极组织参加地方举办的节能训练班,不断提高节能队伍素质,以适应节能工作发展需要。

第十四章 附 则
第72条 各铁路局、工程局、勘测设计院、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通信信号公司、部属工厂和部内企业主管局,应根据本细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73条 铁道部前发的有关节能规定与本细则有抵触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74条 本细则由铁道部节能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75条 本细则自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关于加强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家海洋局


关于加强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管理的若干意见(国海发〔2012〕9号)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和《围填海计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要求,现就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管理的重要性

淤涨型滩涂是我国重要的海域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围垦,可用于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但受土壤含盐量较高,次生盐碱化较重等不利因素制约,淤涨型滩涂闲置荒芜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也存在着开发粗放、盲目圈占、抗灾能力较弱等问题。对适宜用于农业开发的淤涨型滩涂,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土壤改良、完善水利设施等措施,有效提高海域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提高抵御风暴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淤涨型滩涂资源,在淤涨型高涂围垦养殖用海管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管理措施,即对沿海淤涨型滩涂区域的农业围垦用海活动实行整体规划管理制度。

区域农业围垦用海是指对淤涨型滩涂区域进行连片开发、整体围填,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的用海方式。对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进行整体管理是在继续强化对单个农业围垦用海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对连片开发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围垦用海实行整体规划、整体论证、整体审批和整体实施。

二、建立完善科学的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管理制度

(一)科学编制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

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要在省级海洋部门指导下,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应当严格依据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充分考虑淤涨型滩涂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前提下,根据用海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制。

规划材料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及编制说明。规划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农业围垦用海整体围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用海范围、规划期限、规划用途、布局方案、实施计划、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协调性、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内容。编制说明主要包括规划编制背景、编制思路及原则、规划用海需求分析及可行性分析、规划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原则、优化过程、推荐方案、施工方案、物料来源及其他问题说明等内容。

(二)严格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的审查

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送审稿),应当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公示,必要时组织听证,无异议的,由市、县级海洋部门逐级上报国家海洋局审查。

国家海洋局对规划进行初步审查,符合政策规定的,书面通知省级海洋部门,由规划单位委托有论证资质的单位开展海域使用论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要由国家海洋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由省级海洋部门将规划(报批稿)报经省政府同意后,上报国家海洋局审批。

(三)做好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的论证

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由市、县级人民政府委托具有甲级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的单位开展论证。区域农业围垦用海必须实施整体论证,论证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着重对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的必要性,选址、规模和开发时序的合理性,水动力、生态环境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并提出预防或减轻有关影响以及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论证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作为审批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的重要依据。

(四)做好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的实施

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后,由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规划要求,统一组织整体实施。按照“谁编制、谁负责”的原则,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规划范围内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和处理工作,协调未达成一致意见或补偿安置未落实的,不得开工。

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规划期满后,规划批准文件自动失效,不再作为规划范围内项目用海的审批依据。自规划批准之日起2年内未实施的,规划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凡涉及用海位置变动、用海面积变化等原则性修改的,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同意。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因累积效应对环境和生态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应立即停工,尽快查清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三、规范规划范围内用海项目的管理

(一)规范规划范围内单宗项目用海的申请审批

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范围内的单宗用海项目,应按项目用海的相关规定进行确权及管理。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论证报告和评审结论可作为规划范围内单宗用海项目申请审批的依据。单宗用海项目不再进行海域使用论证。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项目用海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36号)规定,单宗项目用海中,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项目用海50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审批;50公顷以下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海域使用金按照农业用填海造地一次性征收。围海养殖项目用海,100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审批,100公顷以下的,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审批,海域使用金按照围海养殖用海标准和方式征收。

用于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项目用海,海域使用权最高年限为30年;用于水产养殖的项目用海,海域使用权最高年限为15年。

(二)加强农业围垦用海计划管理

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范围内用于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单宗项目用海,应纳入农业用围填海计划管理。规划范围内用于水产养殖的围海用海不纳入农业用围填海计划管理。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或规划范围内的单宗项目用海,如改变用途,调整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或单宗建设项目用海的,应按规定先收回原海域使用权,再重新办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或建设项目用海申请审批手续,纳入本地区建设用围填海计划管理。养殖用海改变用途调整为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用海的,也应按规定先收回原海域使用权,再重新办理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用海申请审批手续,纳入本地区农业用围填海计划管理。

各级海洋部门及其海监机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做好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促进淤涨型滩涂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支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海洋局于2006年5月印发的《关于淤涨型高涂围垦养殖用海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国海管字[2006]245号)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废止。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